深入聊聊“用户体验设计”那些事
来源:创唯奕星
2022-04-24
阅读:864
回溯整个2021年,疫情的反复让商业社会整体处于不确定性中,陷入了介于经济“重构”和“发展”的两难困局。

首先我们了解一波用户体验设计是什么?




回到用户体验设计要素,主要就是以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5个层级进行展开深入。

请大家看以下内容前可思考这几个问题
1.怎么自上而下去分析一个产品呢? 2.如果用这五个层次对应到人身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有趣延伸--梁宁产品30讲的内容,推荐大家可以去听听。) 3.产品从0到1的创造过程中怎么运用用户体验5要素呢?这五个要素具体点又是什么呢? 自上而下分析产品: 我们拿到一个产品先看到的是他的视觉设计(表现层) 体验功能则可知道哪些内容或入口在首页,哪些在二级页面,如何跳转等等(框架层) 全部页面走一遍差不多知道了他的业务功能逻辑(结构层) 进而可提炼出它的核心功能和辅助功能(范围层) 回头再理解为啥会做这个产品(战略层)。 咱就说做竞品分析的时候是不是很好用! 把分析产品的5个层次应用到分析人的身上呢? (适合女生找对象用噢,用产品思维的视角去看人) 第一层:感知层,就是你看到一个人的样子,相貌、举止、着装。 其实当你看到这个人的时候,你要知道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有一部分其实是角色化的产物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简单来讲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 比如说你遇到一个银行职员,一个军人,或者是一个公务员,你在和他打交道的时候,你就能明显看到他身上角色的痕迹。 第三层: 资源结构层, 资源不只是大家一般都会认为的人脉和财产,我认为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他的精神资源 第四层:能力圈,是基于对自己存在感的感知而去不断改变不断扩充自己的能力圈。 第五层:内核,就是你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一个人的内核与能力圈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而一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决定他是否去扩充自己的能力圈。如果一个人存在感满足了,他的能力圈也不会再扩充了。就好像说很多女人结婚了就不化妆了,男的满足了就不奋斗了是一样的。所以一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决定了他的人生追求以及思想格局,是最重要的。所以小姐姐们,看人不要只看外表,不过我也同意看人先看外表的说法,只有看对眼的才有兴趣后续了解~ 基于感知层与角色层的接触,其实都是一些非常浅层的关系,从第三层开始就是一个人的深层部分了,层次越高,你对一个人的认知就越深入。 其实你真正了解到一个人第三层以上,才算得上真正了解一个人,才真的知道是否合适。 现在,问问自己了解自己对象到哪一层? 产品从0到1的创造过程中怎么运用这5个用户体验要素的。(着重讲!)

战略层
战略层就是需要充分地了解用户需求,以及清晰地明确产品目标。需要给一个有需求且没有被满足(很好满足)的市场提供供给,这个时候最基本的底线就是:你的产品需要“有用”。

范围层
当你把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转变成产品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时,战略就变成了范围,也就是决定了这个项目要做哪些事(功能和内容)。 定义项目范围同时在做这两件事: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同时能产生有价值的产品。 功能和内容:范围层分成“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两个部分。
功能型产品考虑的是功能规格:哪些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 信息型产品考虑的是内容需求:这属于编辑和营销推广的传统领域(更多的是去了解人们在想什么去定义需求)。包括直接询问以及用户画像的场景:一个场景是一个简短的故事。简单描述了一个人物角色会如何完成这些用户需求。 通过“想象我们的用户将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我们就可以找到帮助他顺利完成这个过程的潜在需求。

结构层
结构层将我们的关注点从抽象的决策与范围问题,转移到更能影响最后的用户体验的具体因素。
包括:需要展示哪些信息,不同的信息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用户需要按照怎样的路线操作应用,类似功能的连线图。

框架层


表现层
在这五个模型的顶端,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产品用户会首先注意到的地方:感知设计。这里,内容、功能和美学汇集到一起来产生一个最终设计,完成其他四个层面的所有目标,并同时满足用户的感官感受。
视觉设计是如何支持用户体验的。
如何用用户体验思维评估设计方案?
一开始,你可能会认为视觉设计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美术。对于什么构成了视觉上的愉悦感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品味和想法,所以关于设计方案的的每一次讨论总会归结到个人偏好上,每个人对于美感都有不同的见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设计决策就必须建立在所有参与者都认为“酷”的那个方案上。代替用“什么具有美感”来评估一个视觉设计方案的是你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们的“运作是否良好”上。例如:产品的外观有没有破坏结构,有没有使结构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区别不清晰?或者外观有没有强化结构,使用户可用对的选项清楚明了?是否传达清晰的品牌形象?这不仅仅是美学的问题,而是战略定位的问题。评估设计结果的2个方法:
1.忠于眼睛:评估一个产品视觉设计的简单方法之一,总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的视线首先落在什么地方?哪个设计要素在第一时间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它们是对于战略目标来讲是很重要的东西吗?或者用户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东西与他们的(或你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吗? 2.眯眼测试:找出主要设计元素的方法是眯着眼睛或斜着去看这个页面,直到你不能认出任何细节。如果你本人是测试者,那么一定要注意你的眼睛在页面周围无意识的移动。对于你正在看的东西,别想太多,让视线自然地落在你的页面上。如果别人是测试者,让他们按被吸引的顺序来指出页面中的那些元素。 如果你的设计是成功的,用户眼睛的移动轨迹的模式应该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他们遵循的是一条流畅的路径。
- 其次,在不需要用太多细节来吓倒用户的前提下,它为用户提供有效选择的某种可能的“引导”。
- 用户体验思维制作运营海报:
总结
慢慢的也越能理解胡适先生在《不朽的宗教》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懒的定义就是避难就易。研究问题是及其困难的事,高谈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情。确实,读书是很容易的事情,难的是你要去思考,要费工夫,挖心血,收集材料,征求意见,并且将这些知识内化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技能。 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 这篇文章主要的是围绕《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展开的用户体验的理解,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如何运用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这5个维度去推动用户体验。 作为现在的互联网设计师,不要给自己下定义只会画图或是画线框图的角色,更多的要培养自己全局思维能力,在提升自己竞争力的同时更要挖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者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作的合法权益,可以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cwkjwljs.com/article/55